公司代表了著名的公司或合資企業。每家公司都與國家內一種或數種建築相關聯。在國家內成立公司後會提高相關建築的吞吐量和 建造力效率。公司提供的增益強度取決於國家的威望排名,前十國家獲得更強的增益。
公司有一項繁榮度分數,可以為國家提供額外增益,高人均年產值會提高繁榮度。
建立公司
需求 | 欄位上限 |
---|---|
![]() |
+1 |
![]() |
+1 |
![]() |
+1 |
![]() |
+1 |
![]() |
+1 |
![]() |
+1 |
![]() ![]() |
+1 |
每個國家激活的公司數量有限。其上限可以通過研究解鎖某些 社會科技 來提高,從解鎖 公司章程開始。每研究一項公司章程以後的某個科技可以額外 +1 個公司數量上限直到解鎖
宏觀經濟學時達到5個公司上限。當制定治理原則法律
法團國家 或者解鎖 國家集團 的
公司 III 原則。同時,如果激活了運河公司(蘇伊士運河和巴拿馬運河)並使其激活繁榮,則可+1公司上限。
每家公司成立前都有一定的要求,通常需要至少建造一座相關建築。通用食品公司往往有更嚴格的要求,例如必須在特定地區建造必要的建築。此外,必須有一地區內相關建築的5級建築可以轉讓給公司所有。這些建築可以來自私人所有者、國家所有者,或兩者兼有。
公司成立後五年內不得解散。同樣,相同公司解散後四年內不得重新設立。擁有國家實體的公司不得解散(東印度公司可通過決議取締)。
公司總部和區域公司總部
每家公司都有一棟 公司總部建築,其定位類似於
金融區或
莊園宅邸,但僅與特定公司相關聯。當公司建立時,將會立刻在一個地區成立公司總部,總部選址的權重取決於公司可關聯的建築數量。總部等級為公司擁有的建築等級總和,自動添加與移除。公司總部僅有一種生產方式,由現行法律和國家集團原則決定,其效果如下表所示:
名稱 | 每等級供需值 | ||
---|---|---|---|
生產方式 | 每等級雇員數 | 所有者分紅 | 條件 |
![]() |
![]() |
10 未制定 ![]() ![]() | |
![]() |
10 | ||
![]() |
10 | ![]() | |
![]() |
10 | ![]() |
當本國在其它國家擁有投資權,且某公司擁有投資權特許,則可在該國家設立區域公司總部。區域公司總部與公司總部類似,可使用該國的投資池和建造部門建造建築,不會隨着兩國投資權撤銷而取消。區域公司總部的結餘除現金儲備、分紅之外,會通過再投資流入本國的投資池。
當通過外交博弈、外交條約、交換地區等方式獲取地區時,當地的區域公司總部不會解散。
增益
已成立公司擁有的建築吞吐量+20% ,公司建造的建築建造效率+50%。所有國家還會根據其 威望排名獲得按比例計算的加成,其計算公式為 [math]\displaystyle{ 10 \cdot (1 - \tfrac{\text{rank}}{\text{num of countries}}) }[/math]。例如,File:KON.png 剛果 在遊戲開始時排名為185,大約在所有初始國家的中間位置,其初始聲望加成為 +5%。排名前十的國家始終享有+10%的加成並且每提升一名可多得+1%的加成直至排名第一的最高+10% (總共+20%)的建造效率和吞吐量加成。同時,公司執行官的個人特質也會給予一定的加成或負面效果。國家集團原則
內部貿易 II提供+5%的公司吞吐量,而原則
公司 I提供+10%的公司吞吐量。這與基礎吞吐量、執行官特質和聲望等級加成是相加的。
給定建築的吞吐量加成會根據公司持有的建築比例進行調整。例如,如果某地區的紡織廠中有一半為公司持有,那麼該建築將獲得+10%的吞吐量加成(不考慮公司執行官的額外影響)——即基礎+20%吞吐量加成的一半——以及一半的來自威望的加成。
如果一個國家的公司數量多於公司上限數量,那麼每增加一家公司,吞吐量和建設效率的獎勵就會根據超量比例進行相應扣減,最低扣減比例為×0.33。例如,如果一個國家有三家公司,但上限為2,那麼它將獲得[math]\displaystyle{ \tfrac{\text{companies}}{\text{slots}} -1=\tfrac{3}{2}-1= }[/math]×0.5的乘數,即正常公司獎勵的50%。這一規則同樣適用於威望給予的效果。
繁榮度
公司初始擁有0繁榮度。繁榮度將向繁榮度目標移動,每周變化進度在0.2到1之間,取決於公司擁有的滿僱傭建築等級。擁有20以上滿僱傭建築等級時,繁榮度增長為每周1。滿僱傭建築等級為40以上時,繁榮度增長將減少每周0.2。這些值隨着滿僱傭建築等級的降低而減小或增大。例如,如果只有10個滿僱傭建築,一家公司的繁榮每周將增加0.6或減少0.8。
繁榮度目標由公司的人均年產值、僱傭建築等級數量、及 執行官的
人氣所決定。年產值提供的繁榮度目標是公司相對年產值的50倍(相對年產值=[math]\displaystyle{ \tfrac{\text{公司拥有的建筑等级的人均年产值}}{\text{公司未拥有的所有类似建筑等级的人均年产值}} }[/math])。每個滿僱傭建築等級提供額外1,最高50的繁榮度目標。最後,執行官的人氣每點提供0.2繁榮度目標,從-20到20。最高繁榮度不能超過100,但目標總值超過100時,可以「存儲」多餘的部分。繁榮度計算的例子如下:一所公司的相對年產值為1.5(即該公司的人均年產值比全球類似建築的人均年產值高50%),10座僱傭建築等級,其執行官人氣為 -10。則其繁榮度目標為[math]\displaystyle{ (50 \cdot 1.5) + 10 + (0.2 \cdot -10) = 75 + 10 - 2 = 83 }[/math]
公司到達 100 繁榮度時,將為國家激活一個繁榮增益修正。如果繁榮公司的繁榮度降至 75 以下,將不再被視為繁榮,增益修正也會失效。
聲望商品
![]() ![]() |
僅當啟用 商業特許 DLC 時可用 |
許多公司可以生產聲望商品。特色公司在達到繁榮時可立即生產,通用公司則需要通過完成日誌條目解鎖聲望商品生產許可。
公司特許
來源 | 最大特許數量 |
---|---|
![]() |
+2 |
![]() |
+1 |
![]() |
−1 |
![]() |
−1 |
![]() |
+1 |
![]() |
+1 |
![]() ![]() |
+1 |
![]() |
+1 |
公司章程為該公司解鎖了其他特許。有五種類型的公司特許。除非該國有可用的「免費特許」,否則每個特許的維護費用為 100 。各國的免費特許基數為1,[1],如右表所示。未啟用
商業特許DLC時,只能授予公司貿易權。
公司特許 | 條件 | 效果 |
---|---|---|
![]() |
允許公司建造 ![]() | |
下列公司特許僅在啟用 ![]() ![]() | ||
![]() |
允許公司建造 ![]() | |
![]() |
公司可殖民一個地區(可到達並啟用殖民機構) | 公司開始殖民所選地區,並擁有 20% 殖民速度增益 |
![]() |
|
允許公司建造與收購所選的建築類型 |
![]() |
授予所選建築類型的壟斷權 |
壟斷權和投資權在授予後五年內無法撤銷,其他公司特許能夠立即撤銷。
通用公司
以下公司可在所有國家啟用,無論其地理位置或文化如何。請注意,這些公司的名稱是動態生成的,因此其名稱引用自遊戲文件:
特色公司
- 主條目:特色公司列表
歷史上的許多知名公司在遊戲中被設計為特色公司。AI相比通用公司將更傾向於建設特色公司。特色公司的建立與所在地區及文化有關,因此與特定國家會產生緊密聯繫。然而,成立條件固定在特定地區的特色公司不會與特定國家綁定,當該地區被他國征服時,同樣可以由他國建立。若所需地區分屬於兩個國家,則兩個國家不能同時建立同一公司。
參考資料
- ↑ 從技術上講為0,但大多數經濟體系法律都給出+1
入門 | 國家 • 維姬百科 • 新手指引 • 教程視頻 • 控制台指令 • 用戶界面 • 快捷鍵 • 建築列表 • 地圖模式 |
人口 | 人群 • 接納度 • 職業 • 生活水平 • 角色 |
法律 | 法律 • 機構 • 法令 • 權力結構法律 • 經濟法律 • 人權法律 |
科技 | 科技 • 生產科技 • 軍事科技 • 社會科技 |
經濟 | 國庫 • 建築 • 生產方式 • 市場 • 殖民 • 商品 • 貿易 • 建築列表 • 生產方式列表 • 貿易路線 • 船運線路 |
外交 | 外交 • 外交行動 • 外交博弈 • 國家集團 • 附屬國 • 國際地位 • 戰爭目標 |
戰爭與和平 | 戰爭總覽 • 總部與將帥 • 陸戰 • 海戰 • 終止戰爭 • 兵營與海軍基地 • 部隊徵召 |
政治 | 選舉 • 政黨 • 政治遊說團 • 政治運動 • 革命 • 利益集團 • 意識形態 |
其他 | 地區 • 移民 • 基礎設施 • 能力 • 事件 |
百科 | 模組製作 • 可下載內容(DLC) • 開發日誌 • 成就 • 補丁 • 詞彙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