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多利亞3擁有87個難度各異,從極易到極難均有設計的成就。獲取的成就不會對遊戲內容產生影響,通過為玩家提供各具特色的目標來突出不同的遊戲體驗。
一旦完成了成就的要求,遊戲內便會彈出通知——注意,每個成就只可觸發一次(除非使用第三方工具從玩家的檔案中刪除成就)。在不同的遊戲平台上,成就可以顯示在玩家個人資料頁面。
成就需要在遊戲規則中選擇允許解鎖成就,未啟用觀察模式(包括遊玩過程中切換國家),且只能在單人遊戲中獲得。與傳統P社遊戲不同的是,維多利亞3的成就無需開啟鐵人模式,甚至在使用影響校驗的mod情況下,也有可能獲得成就。[1].
注意:方便起見,本條目引用了Steam成就機制,但成就機制在其他平台上同樣通用。在Steam上進入遊戲的全球成就頁面,可以看到按完成用戶百分比排序的成就 global achievements page(想要查看更準確的數據,可訪問Steam web API)。
成就列表
- 本頁的描述取自遊戲內官方中文成就列表,Steam(或其他平台)上的描述可能不同。
- 「注釋」欄包括有關成就的具體信息和簡短、有用的提示或 💭 成就考據。
一欄指示某項成就是否需要特定DLC才能完成。- 版本一欄表示該成就出現的初始版本,成就只能在其加入的版本及後續版本中才能獲得。
- 難度一欄顯示獲取該成就的難度。目前該頁面使用了遊戲內成就頁面的難度分類,僅供參考。難度分為「簡單、普通、困難、極難、未定」,分別對應英文的「Easy, Medium, Hard, Very Hard, Uncategorized」七級。未來某些成就的難度可能會隨版本更新或玩家共識更改。
- 難度等級標識:E = 簡單,M = 中等,H = 困難,VH = 極難,UC = 未定。
1.0版本(基礎遊戲)
| 成就 | 開局條件 | 要求 | 備註 | 版本 | 難度 | |
|---|---|---|---|---|---|---|
| 最終任務要求玩到遊戲結束,即1935年12月30日。
所需完成的任務如下:
|
1.0 | E | ||||
| 使用 |
1.0 | E | ||||
| 使用 |
1.0 | E | ||||
| 💭 出自紐約自由女神像下篆刻的詩句:
Give me your tired, your poor, |
1.0 | E | ||||
| 作為日本,改革政府,將知識分子加入執政,並推動總統共和制改革。幕府勢力將會非常憤怒並且發動一場革命。當革命開始時,在你屏幕的正上方將會出現一個外交博弈,在其中你可以轉變遊玩國家為革命派(僅限開場行動階段)。幕府勢力遠比知識分子強大,你可以輕易地擊敗他們並獲得成就。 | 1.0 | E | ||||
| 💭 維多利亞時代,一般認為從1837年6月20日維多利亞女皇登基開始,至1901年1月22日女皇去世結束。1936年是Paradox另一款遊戲《鋼鐵雄心4》第一個劇本的起始時間。此外,象徵着維多利亞時代輝煌成就的水晶宮於1936年11月30日意外毀於火災。 | 1.0 | E | ||||
| 在驅逐外交官之前,保證法國對你至少有50的關係,因為該成就要求驅逐外交官後也需保持至少20的關係
在驅逐外交官之前需停止改善關係,否則該選項不可用。 💭 此處的"We"為"Royal We",作為君主自稱應翻譯為「朕」。相傳一位侍從官在溫莎城堡晚餐時講了一個低俗的故事,女王聽後嚴肅地說:「朕並沒有被逗樂」。在《文明6》中被宣戰時,維多利亞女皇也會說這句話。 |
1.0 | E | ||||
| 💭 |
1.0 | M | ||||
|
💭 巴巴裏海盜,16至19世紀活躍在西地中海乃至大西洋的北非海盜,得名於北非的柏柏爾人。 | 1.0 | M | |||
|
該成就僅檢查世界最高GDP。
💭 Belle Époque,是指從19世紀末開始,法國因技術進步和經濟發展而帶來的短暫繁榮與幸福的時光。成就圖標是對當時海報與明信片風格的模仿。 |
1.0 | M | |||
| 1.0 | M | |||||
主流文化是北意大利或南意大利 |
|
💭 一戰開始時,原本處於三國同盟中的意大利,因德國在意大利與奧匈帝國爆發領土衝突時站在了奧匈一方,加之本國此前與奧斯曼帝國開戰等原因,並未加入同盟國陣營,反而在1915年加入協約國。 |
1.0 | M | ||
| 最終任務要求玩到遊戲結束,即1935年12月30日。 | 1.0 | M | ||||
| 你需要研究社會科技女權主義以獲得具有女權主義意識形態的領袖。否則不會有任何利益集團支持 💭 19世紀末20世紀初誕生了提倡擴大女性選舉權利的社會運動,在英國發展成了 |
1.0 | M | ||||
|
|
1.0 | M | |||
| 1.0 | M | |||||
|
💭 成就名為美國西進運動時期的口號,相傳起源於 |
1.0 | M | |||
| 最終任務要求玩到遊戲結束,即1935年12月30日。
💭 成就圖標是英國的聖愛德華王冠。 |
1.0 | M | ||||
主流文化是瑞典、丹麥、挪威或冰島 |
作為 |
1.0 | M | |||
| 💭 成就名出自電影《驚爆銀河系》,為原電影台詞的反說。[2] | 1.0 | M | ||||
|
可以在5年內輕易完成。向 |
1.0 | M | |||
| 1.0 | M | |||||
|
1.0 | M | ||||
主流文化是北意大利或者南意大利 |
使用 |
1.0 | M | |||
| 你需要研究社會科技人權以解鎖該法律
💭 成就名出自動畫電影Surf's Up,圖標模仿了影片視覺圖中的主角,一隻擁有拉風黃毛的企鵝的造型。 |
1.0 | M | ||||
| 1.0 | M | |||||
|
可與「三呼萬歲」成就一同完成
💭 成就名中指代的 |
1.0 | M | |||
| 你需要研究社會科技中央計劃以解鎖 |
1.0 | M | ||||
主流文化是北德意志或者南德意志 |
最容易通過扮演 💭 普法戰爭後,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凡爾賽宮鏡廳加冕為皇帝,由巴登大公帶頭向威廉皇帝三呼萬歲,以此指代德國統一。 |
1.0 | M | |||
| 最終任務要求玩到遊戲結束,即1935年12月30日。 | 1.0 | M | ||||
注意成立Iberia後不能完成該成就
💭 Bourbon既象徵着西班牙波旁王室,也指代起源於美國肯塔基州波旁鎮的波旁(或譯波本)威士忌,該鎮的命名同樣來源于波旁王室。 |
1.0 | H | ||||
|
推薦使用新格拉納達完成改成就,開局征服厄瓜多爾和委內瑞拉成立大哥倫比亞,之後一路向南征服秘魯玻利維亞,智利,阿根廷,巴拉圭。有能力也可以對巴西進行征服。需要注意的時不能成立安第斯聯邦以免成就無法完成。在完成這些後請大量擴軍備戰,大哥倫比亞戰略區的圭亞那在英,法,荷手中,拉普拉塔的南大西洋群島(馬島)也在英國人手中 | 1.0 | H | |||
|
1.0 | H | ||||
|
💭 相關歷史人物為巴西皇帝佩德羅一世,成就名來源於2004年的電影《大人物拿破崙》。[2] |
1.0 | H | ||||
| 1.0 | H | |||||
|
1.0 | H | ||||
|
開局開始改善與英國,法國,沙俄的外交關係並加入英國或法國關稅同盟,儘可能使它們在美國對你發起外交博弈時能夠支持你,和美國間的戰爭無條件和平就行,有能力可以吃一兩塊地。有能力的話可以吃下中美洲,這樣更加有利於你發展經濟。墨西哥有大量的金礦,也可以提供大量鑄幣來發展經濟。等你有一定的經濟體量了就可以擴軍反攻美國拿下成就所需求地區了。
需要的地區並不完全與大平原和太平洋海岸戰略區域重合。 💭 |
1.0 | H | |||
|
儘管奧斯曼帝國受到不列顛的支持,但玩家控制的埃及幾乎總是能拉攏到俄羅斯和奧地利,甚至法蘭西;因此對奧斯曼的戰爭將始終擁有極大勝算。玩家需要考慮的可能是在點出泛民族主義科技以成立阿拉伯的漫長時間裏如何能儘可能地利用奧斯曼牽制其它列強。可以試着在和平條款中於東色雷斯要求一處條約港以讓對奧斯曼的多次戰爭更加輕鬆。
💭 成就圖標中放置於地圖上的拳擊手套象徵着和埃及統治者同名的美國拳王阿里。 |
1.0 | H | |||
|
使用 |
1.0 | H | |||
| 1.0 | H | |||||
💭「大博弈」(the Great Game/Большая игра)為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初的政治術語,特指大英帝國與俄羅斯帝國爭奪中亞控制權之戰略衝突。傳統上認為大博弈時期約為1813年起,至1907年《英俄條約》簽訂時止。 |
1.0 | H | ||||
| 你需要研究社會科技醫學學位,藥物和抗生素 並擁有 💭 歐洲病夫,據傳最初為克里米亞戰爭前沙皇尼古拉一世所說,描述19世紀內憂外患的奧斯曼帝國。 |
1.0 | H | ||||
|
|
1.0 | H | |||
| 1.0 | VH | |||||
| 成立印度後不能完成該成就
💭 英語單詞Pun是「雙關語」的意思,同時是 |
1.0 | VH |
1.3版本(人民之聲)
| 成就 | 開局條件 | 要求 | 備註 | 難度 | |
|---|---|---|---|---|---|
| M | |||||
|
需要注意,必須通過 |
M | |||
為使諾頓成為煽動者,需要整合加利福尼亞州。由於諾頓出現的事件為1861-1879年的年度脈衝事件,因此需要儘早完成加州整合。
💭 約書亞·諾頓,1859年9月17日自封為「美利堅合眾國皇帝」,1861年法國入侵墨西哥時又加上了「墨西哥保護者」的頭銜。在位期間生活簡樸,主持公道,深受三藩市市民愛戴,於1880年因中風駕崩。 |
M | ||||
| M | |||||
巴黎公社需要觸發同名日誌
日誌將允許鎮壓社員或提出讓步,並通過事件鏈增加鎮壓或扶植選項,當日誌進度歸零時,巴黎公社叛亂被平定,成就完成。 💭 成就圖標模仿了2012年《悲慘世界》音樂劇中ABC社站在拉馬克將軍靈車上搖旗歌唱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的場景。 |
M | ||||
|
只有
💭 阿米什人,是美國和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一群基督新教再洗禮派門諾會信徒,以拒絕汽車及電力等現代設施,過着同社會隔絕的簡樸生活而聞名。 |
M | |||
| M | |||||
|
H | ||||
| E | |||||
| E | |||||
| M | |||||
| 以 |
M | ||||
| 為避免成立德意志,最保險的方法是征服成立德意志所需地區中的12塊(全部或分屬地區皆可)。假如普魯士和奧地利始終互為敵意,則需要征服的地區可以更少。
💭Allemagne是法語中對德國的叫法,故該成就的含義實為「德意志根本不存在」。成就圖標為象徵着法蘭西的斷頭台將象徵着德意志的香腸切的支離破碎。 |
H | ||||
|
M | ||||
| E |
1.5版本(南方巨像)
| 成就 | 開局條件 | 要求 | 備註 | 難度 | |
|---|---|---|---|---|---|
|
M | ||||
|
需要完全擁有地區,如有分屬地區為他國控制將無法完成成就。
💭 《醒來吧,羅馬尼亞人!》是羅馬尼亞國歌,創作於1848年革命期間。 |
H | |||
|
H | ||||
|
M | ||||
| H | |||||
| 💭 巴西末代皇帝佩德羅二世綽號「高尚者(O Magnânimo)」。 | H | ||||
|
💭 成就名引用了當代波蘭國歌《波蘭沒有滅亡》。 | VH | |||
| VH | |||||
|
H | ||||
|
在復興運動日誌條目期間,如果你的國家有足夠多的激進分子,將觸發事件「羅馬上空的三色旗」強制轉為民主制度,從而跳過緩慢的改革進程。 | M | |||
| M | |||||
| E |
1.7版本(利益之手)
| 成就 | 開局條件 | 要求 | 備註 | 難度 | |
|---|---|---|---|---|---|
|
M | ||||
|
💭 圖標緻敬了傳奇嘻哈歌手MC哈默,人物動作是其經典歌曲U Can't Touch This的CD封面 | H | |||
| 💭 圖標反映的是法國大革命中的去基督化運動 | M | ||||
|
|
💭 成就圖標模仿了皇后樂隊在歐洲巡迴演出時,主唱Freddie的著名姿勢。 |
E | ||
| 你可以征服其他的列強,當你是唯一的列強時,成就就會觸發 | M | ||||
|
擁有以下所有領土
|
💭 名稱來源於成立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同名樂隊,圖標緻敬了其樂隊成員的合影 | VH | |||
|
💭 出自美國現象級小說《阿特拉斯聳聳肩》,故事描繪了一個大規模強制兼併私人企業、走向大政府時代的架空反烏托邦美國社會,而主人公經營着一家私有的家族鐵路公司。 | E | |||
|
|
|
M | ||
💭 Irān-zamīn/ایرانزمین/伊朗扎明在波斯語中意為「伊朗的土地」;也被稱作「大伊朗」。
|
|
H | |||
|
|
💭 與美國作家William E. Griffis於1882年發佈的有關朝鮮歷史的著作同名,後引申用於指代奉行孤立主義的國家,在當代媒體內容中有時特指朝鮮。 | E | ||
|
|
VH | |||
|
💭 來源於Reddit論壇出現的超架空歷史惡搞迷因「芬蘭-韓國超戰爭(Finno-Korean Hyperwar)」,成就名Hyperpeace為Hyperwar的反寫。 |
E | |||
|
💭 鸚鵡為航海作品中常見的海盜船長的寵物。成就圖標與名稱來源於2013年湯姆·漢克斯主演的,以索馬里海盜劫持貨船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菲利普船長》。本片中海盜頭領面對菲利普船長時說道「Look at me.Look at me. I'm the captain now」[2]。 | M | |||
| 💭 |
M | ||||
|
💭 19世紀後半葉,歐洲政治局勢地圖版畫中,俄羅斯常以觸角蠢蠢欲動的巨大章魚指代。「新秩序」和「新世界秩序」本身是一個在西方被濫用的政治學術語和陰謀論代稱。 |
M |
1.8版本(帝國之樞)
| 成就 | 開局條件 | 要求 | 備註 | 難度 | |
|---|---|---|---|---|---|
|
|
H | |||
| 💭 成就名來源於1994年迪士尼動畫電影《獅子王》中的同名插曲。影片中的角色刀疤在此曲中向其唆使的斑鬣狗群恩威並施,許諾追隨它將不再有飢餓。成就圖標模仿了刀疤檢閱斑鬣狗隊伍的情景。 | E | ||||
|
|
💭 成就名稱來源於2000年上映的電影《浩劫餘生(Cast Away,直譯為被拋棄)》。影片男主在飛機失事後流落荒島,在經歷四年魯濱遜式的生活後終於製作好了木筏。離開荒島前,男主在石壁上刻下了1500天以來的遭遇,即為成就圖標的原型劇照。 | M | ||
| 以 |
M | ||||
|
|
成立 💭 「人民家園」概念最早由瑞典社會民主黨提出,用來闡釋平等社會與福利社會制度的概念。 |
M | ||
|
|
M | |||
|
若擁有印度泛民族主義運動,甘地將會在1910年出現。扮演東印度公司並保持與英國的屬國關係可以推進該運動。
💭 聯動《鋼鐵雄心4》成就「核武即是話語權(Our Words Are Backed With Nuclear Weapons)」。圖標來源於遊戲《文明》系列的經典梗「核平使者甘地」。 |
H | |||
| E | |||||
|
💭 喬賽亞·哈蘭是19世紀末著名的冒險家,為取得地位和財富輾轉於旁遮普和阿富汗各領主之間,並聲稱自己被授予了「古爾親王」頭銜。1888年,英國作家魯德亞德·吉卜林(1907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發表作品《The Phantom 'Rickshaw and Other Tales》,其中有一篇短文《The Man Who Would Be King(想當國王的男人)》,講述了兩名英國軍官嘗試成為卡菲里斯坦國王的故事,可能是以哈蘭的經歷為原型改編。 |
VH | |||
|
M |
1.9版本(商業特許)
| 成就 | 開局條件 | 要求 | 備註 | 難度 | |
|---|---|---|---|---|---|
| 在單一戰線上有超過100萬的戰鬥傷亡 | 💭 成就名來源於埃里希·瑪利亞·雷馬克的經典一戰題材小說《西線無戰事》,成就圖標可能來源於1930年改編的同名電影。 | M | |||
| 扮演 |
💭 「香檳酒社會主義者」是一個政治領域貶義詞,一般指口頭聲稱支持人人平等、富人幫助窮人的公平社會,可自己卻不去身體力行的富人。 | M | |||
|
💭 福特公司在1928年為擺脫英國對橡膠供應的壟斷,與巴西政府合作在亞馬遜雨林中開發橡膠工業城鎮,命名為福特蘭蒂亞(Fordlandia),後因種種問題日漸荒廢。福特公司將人員與設施遷移至購買的另一塊土地,但成功種植後不久,合成橡膠取代了天然橡膠的需求,福特公司不得不廢棄在此的所有產業,將土地回賣給巴西。 | H | |||
| Has a level 20 or higher File:Building regional company headquarter.png Regional Company Headquarter | M | ||||
| 完全封鎖一個連接至少100級貿易中心的國際市場中心 | 💭 成就圖標來源於《星戰前傳I:魅影危機》中,貿易聯盟用於執行封鎖的太空戰艦。成就標題的「It's a ...」句式同樣來源於星戰系列,改編自《星球大戰VI:絕地歸來》中的台詞「It's a trap!」。 | E | |||
| 扮演 |
|
Cheese strategy
On game start, declare interests in Italy and Occitania, use Enlistment Efforts decrees on both your states and conscript the maximum amount of troops, then queue General Staff into Nationalism for research. When your interests have established, use a Power Bloc Embassy treaty to get money transfer (aim for ~2k) from any of the Sovereign Empire Power Bloc leaders that are protective towards you. Upon establishing this treaty, start a Diplomatic Play against Sardinia-Piedmont to conquer all of their states. For the war against Sardinia-Piedmont, you will likely have more success defending until you have General Staff, but with the conscription from National Militia you should be able to reduce their troop numbers more than they can reduce yours. After winning the war, incorporate Savoy and set an interest in Persia. Conquer Bahraini Hormuz from Bahrain. After conquering this state, incorporating Savoy, and researching Nationalism, change your capital to Savoy and release Sardinia-Piedmont as a subject. Grant it Sardinia and Provence, then use the Trade State interaction to give it East and West Switzerland. Declare war on France (Expel Diplomats if necessary) and they should set a "Conquer Savoy" wargoal as a primary. Back down to their demands and your capital will move to your only remaining state: Hormuz. Your GDP should be >10k at this point and you will be receiving ~2k in money transfer treaties so the achievement will pop. 💭 成就圖表中的人物形象來源於《海島大亨6》封面人物 |
H | ||
|
|
Starting as Sweden, build a Food Industry, then click its 'Monopolize' button in the Buildings tab.
💭 現實中的瑞典國家酒類公賣局為瑞典政府直接控制的國有企業,為本國唯一允許售賣酒精含量超過3.5%酒類飲品的經銷商。成就圖標中的綠色地毯和黃色條紋取自公賣局圖標元素。 |
E | ||
|
以 💭 成就名引用了凱撒大帝的名言「我來,我見,我征服(Veni, Vidi, Vici)」。另有認為成就名本身來源於Reddit論壇的《歐陸風雲4》板塊,一位使用威尼斯開局統一全球的玩家使用此句為其戰報帖命名。 |
M | |||
| 在單一條約中包含至少10條條款 | Starting as Great Qing. Negotiate a treaty with Britain involving: Alliance, trade privilege, investment rights, money transfer, goods transfer, etc. You should have 10 or more article with all these good transfers. | M | |||
| 生產名貴商品「大米歇爾香蕉」,並佔據國際市場總份額的25% | 💭 成就名稱來源於1923年的美國歌曲《Yes, We Have No Bananas!》,該歌曲的樂譜封面描繪了一位希臘水果攤主攤手表示沒有香蕉的場景。大米歇爾香蕉由於體型較大等原因一度受到美國消費者青睞,然而20世紀初,黃葉病感染了南美種植地中大米歇爾香蕉的根部,致使其產量下滑並成為名貴品,最終完全絕種。 | M |
引用
- ↑ 見開發日誌#55|成就
- ↑ 2.0 2.1 2.2 詳見維多利亞3成就梗考據,特別鳴謝視頻對本條目考據內容的補充。